公共座談會I

主題:音樂、情感與歷史/土地敘事

日期|2022年10月27日(四)
時間|13:30-14:30
地點|國際會議廳(場地A)

公共史學的論述,打開了吾人對歷史書寫形式與當代意義的想像,特別是在文字系統之外,在公眾的生活中紀錄、體會歷史的多種取徑,與文字書寫同等重要。音樂,是其中代表性的媒介,擅長訴諸情感、提供共存共感體會體驗。關懷臺灣土地聲音與歷史的音樂創作者與音樂節,近年非常活躍。音樂/音樂節,做為一種歷史與文化展演的媒介,開拓公共場域的能量,值得注意。

主持人
黃裕元|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助理研究員

與談人(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)
白佳琳|賴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
周馥儀|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
許馨文|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助理教授
鍾永豐|詩人、作詞人、音樂製作人及文化工作者理研究員

訪談報導(一)
文學化為樂音、承載公民實踐:賴和文學音樂節的緣起與社會連結

訪談報導(二)
土地沒有聲音?文學家所見博物館聲音採集蒐藏的可能性



公共座談會II

主題:自造我們的博物館

日期|2022年10月28日(五)
時間|11:10-12:10
地點|國際會議廳(場地A)

博物館做為一個整理歷史、文物與記憶的場所、做為一個開放對話與交流的場所,在臺灣公民社會進程中,博物館扮演了很關鍵的角色。在公部門的博物館計畫之外,近年有民間自行發起、或是主動爭取經費、或是自主製作的博物館,陸續登場。從社區活動中長出來的博物館,是對於社區歷史、文化與記憶的覺察,以及保存與推廣重要性的肯認。這個座談會希望透過代表案例的關鍵人現身說法,分享其博物館實踐經驗。

主持人
黃貞燕|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

與談人(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)
Pagung Tomi|泰雅文化文史工作者
毛振飛|猴硐礦工文史館志工
周朝南|猴硐礦工文史館創辦人
林益仁|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

訪談報導(三)
地底下的聲音猴硐礦工文史館中的地方實踐

訪談報導(四)
記憶/技藝所繫之粟-田埔部落的小米復育行動


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|11201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|Tel: +886-2-2896-1000 ext 3412|Fax: +886-2-2897-6445 | Email: ibcms10th@gmail.com
Graduate Institute of Museum Studies,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|1, Hsueh-Yuan Rd. , Peitou Dist. , Taipei 11201, Taiwan (R.O.C.)